茅巖河是澧水上遊50多公裏長的壹段河。茅巖河可分為兩段:上段為平湖遊,起點是九天洞下的苦竹河,經青安坪,然後到終點站魚潭電站;下段是漂流,起點是溫塘鎮熱水坑,然後到達市內。茅巖河是壹幅多彩多姿、生動活潑的水國畫,是壹幀競奇鬥艷、阿娜多嬌的青山圖。清代光緒《永定縣鄉士誌》載曰:“澧自苦竹河入境,重灘疊瀨,其著者八十有奇,浪頭河大多奇險”。
茅巖河漂流
茅巖河簡介
澧水在湖南湘、資、元、澧四大水系中,排名老幺,而性情十分剛烈,兇猛異常。吞噬生命,掃蕩原野,曾使多少人家破人亡。因而人們壹度談澧色變,稱它為“魔水”、“鬼河”。特別是當它發瘋時,人們幾乎用盡了壹切詛咒的字眼咒罵它,漸漸地忘卻了它的美麗。直到茅巖河漂流的興起,澧水美麗的面孔才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。從湖北發源的澧水,在連綿不斷的山峽裏喧泄奔騰,到永定區溫塘鎮後,在較為開闊的盆谷裏,繞著壹架青山盤纏歇息。造物主就是這麽奇妙,澧水長途奔泄的余威還未蕩平,河兩岸的群山突然收縮,山哥山弟齊心協力拼死擠壓澧水,不甘被擠扁的澧水,在山峽裏,同巍巍大山展開了搏鬥,於是造就了茅巖河之奇觀。 河水更為兇悍強勁,昂頭撤蹄,湍湍東去。壹灘連壹灘,壹浪挽壹浪。百裏河流百裏灘,百裏流水百裏浪。茅巖河水無情地撞擊著河中根基深厚的礁石,盡管撞擊得頭破血流,斷腸裂肺,粉身碎骨,依然無怨無悔,從不停歇地演繹著生命的壯觀。被撕碎的生命化成點點銀珠拋上天空,繼而又落回永不消逝的軀體上,織就了壹幅生生不息的王母娘娘灑降甘露圖。而被河水沖撞了千百年仍然傲然屹立的礁石,撕破了河水剛剛要向人展示玉脂般的肌膚,又被洶湧而至的河水淹沒,再次擊起滿天銀花。前進與阻擋相搏發生的巨大轟鳴,在河谷裏壹次又壹次的回響,在群山中壹次又壹次地震蕩。若乘坐皮筏或小舟在河上漂流,壹種無以言狀的享受遊走在每根神經。人時而被軟若無骨的河水拋上浪尖,時而又被它牽扯著跌入峰谷。會不由自主地發出享受大自然賦予的刺激的無險驚叫。尖叫聲與浪濤聲匯成了壹支歡樂的樂章。
景觀特色
從茅巖河兩岸綠綠蔥蔥的群山裏流出的眾多飛瀑。更給茅巖河增添了原始的野性美。壹掛掛飛瀑流泉,從陡峭的峰腰巒肚中飛流直下,吞雲吐霧。晴日,在陽光的照射下,似無窮滾落的五色彩珠,煞是美麗。
茅巖河漂流
茅巖河沿途的眾多飛瀑流泉中,尤以水洞瀑布最為壯觀迷人。瀑布從70多米高的峭壁瀉出,漫流過三級凸凹不平的峭壁,形成長短不壹的三疊,瀑水在每級的石臺上漫過突兀出來的溝溝槽槽飛流而下,或寬如銀河,或窄似白練,或似垂掛的水簾,或似串串銀珠,飛落茅巖河中,撞擊得河水顫顫悠悠,鱗光閃閃。
茅巖河漂流
茅巖河不僅是水的彩圖,也是山的國畫。兩岸青山綿延,萬木蔥籠,峭壁對峙,溝深谷幽,洞穴密布。刀削似的峭壁上古松斜掛。老鷹、烏鴉、黃雀成群盤旋於峰尖,嗚叫於峭壁。
茅巖河漂流
茅巖河是壹條洋盈著至靈至性的河,古風撲面的土家吊腳樓散落在兩岸的山窩、河畔。每天中午成群成群的土家俏妹子在清亮柔軟的河水中漂洗衣裳,搓洗青絲。這時,土家後生亮開動聽的歌喉,唱開“郎在山頭打壹望,妹在河裏洗衣裳,妹妹洗衣莫想郎,小心棒槌落在手指上”等壹支支動聽的山歌。歌聲從那半掩半開的窗戶裏飛出,從河兩岸叢林中飛出,越過澗,走下河,拋進姑娘的心窩……
歷史
茅巖河是歷史的河、在茅巖河的起點──溫塘的議事坡下曾掘出漢代古墓,我們的先人在漢代時,就享受著茅巖河的恩賜,在這美麗的山水間勤勞耕作,繁衍生息。創造了壹幕幕歷史的文明。土家族英雄覃後為反抗元、明封建王朝的殘酷剝削和壓迫,率領土家兒女在此浴血奮戰,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覃後王古堡,覃後洞,七年寨等許多供人憑吊的古跡。
茅巖河流淌著歷史,呤唱著歷史。溫塘至今古風依舊,土家吊腳樓鱗次櫛比,古渡艦公依然鬥笠蓑衣,呤唱著古老的船歌接送南來北往的客人。電影《邊城》翠翠家的木樓,屋後的古渡攝拍於此。
茅巖河漂流
這是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開放以後開辟的又壹個旅遊新景區,坐落在市區以西35公裏處。1986年,茅巖河在全國首創橡皮舟漂流旅遊項目。茅巖河全長50多公裏,兩岸全是懸崖峭壁,河段多險灘、急流、瀑布、古木,有"百裏畫廊"之美譽。乘橡皮舟順水而下,時而急,驚心動魄,時而緩,優哉遊哉。壹路賞夾岸奇山異峰,又可領略水上激情,二者可兼得,其中茅巖瀑布和溫泉最為壯觀和最具特色。
茅巖河是澧水的上遊壹段,這裏有橡皮舟漂流的旅遊項目,遊人乘橡皮船順水漂流,既可以欣賞美麗的峽谷風光,又可領略到急流險灘的驚險與刺激。
茅巖河的漂流段在張家界城西20公裏青魚潭往北的壹段,這裏雖然灘險流急,但河床坡度小,水位落差不大,險灘壹般僅有20余米長,而且險灘與險灘間的距離又很長,所以在這裏漂流是有驚無險的。
茅巖河漂流主要景點
茅巖河是張家界五條精品旅遊線之壹。漂流途中所要觀賞的主要景點有溫塘古渡、索影潭、樅蔸灘、巖板灘、連環灘、水洞子瀑布,鴛鴦洲、寄馬莊、黑社、星子灘、貓兒灘、巖河峽、火燒溶、新瀾灘、繞瀾灘、陰陽灘、黃土城、阻舟河、象鼻子灘、麻姑灘、大瀾子灘、小瀾子灘、撐架巖。
茅巖河的傳說
早年,茅巖河畔有茅巖古鎮,約數十戶人家,靠漁業為生。壹日,忽有壹赤足老者肩搬竹篙經過古鎮,且邊走邊叫:“搬篙喲壹搬篙!”
茅巖人不以為然:“有什麽好叫的,誰不曉得妳搬著篙哩!”
赤足者來回叫了三遍,忽然不知去向。
三日後,茅巖鎮後絕壁溶洞中忽有若幹白蛇、白鼠、白蟻飛出。茅巖人正感詫異,剎那間,只聽“轟轟”壹聲巨響,鎮後的萬丈石壁轟然倒下,將茅巖鎮蓋了個嚴嚴實實,鎮中壹百壹十八號人無壹生還。石壁倒下來,堵斷了茅巖河。如此,往來船只得在這兒啟船下岸。於是船工、挑夫、小買小賣者雲聚而來。久而久之,這裏便又生出壹個茅巖鎮來。
河流被阻,終是不方便的事兒。於是壹些開明紳士及地方賢達募資開鑿茅巖河。財物耗去若幹,歷時十數冬春,可茅巖河就是打不開。
壹日,那赤足老者忽又出現在茅巖鎮上,只聽他邊走邊叫:“要得茅巖開,除非老龍來!”, 這回茅巖人對老者的話十分在意。可上哪兒去求老龍去?!於是大家便在茅巖河邊修龍王廟,天天燒香拜龍王。然而老龍就是不見。
至乾隆十八年,茅巖河上遊桑植縣來了個縣長叫龍樹濤。此人由江浙而來,頗懂爆破技術。—上任後即主持修鑿茅巖河道,不壹年便將茅巖河炸開了。
茅巖河炸通後,澧水通航,茅巖鎮人相繼散去,留下若幹遺跡叫後人費猜。
茅巖河是讓人炸開的,於是河道彎曲多險,天下聞名。有諺雲:“闖過天下九十九道灘,難過茅巖這壹關.....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