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千五百多年前,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了壹篇千古名文《桃花源記》(為其詩《桃花源》之序)。說是武陵地方的壹個漁夫,沿著壹條小溪航行,忽然看到山中有壹個缺口,就丟下船從這缺口裏走進去,發現了另外壹個世界。在這個世界裏,土地平曠,房屋整齊,人民生活古樸而富裕,男女老少熙熙為樂,看到漁人大吃壹驚,紛紛請他回家吃飯飲酒,自稱祖先是為了逃避秦時的戰亂,逃進桃花源來生活。這些人不知道秦以後有過漢朝,漢朝以後又有晉朝。漁人在這桃花源裏住了好幾天,想家了,就與他們告別。出了桃花源,以後再去尋找,就找不到了。
有人說在陶淵明家鄉廬山的某壹座山谷中,有人說在安徽古徽州的黟縣。說是這裏有壹座武陵嶺,有武陵村,還有壹塊九十壹平方公裏的小盆地。它的地理環境極像文章中描寫的桃花源,而且這裏還有姓陶的人家,從他們的家譜來看,他們的始祖就是陶淵明的子孫。目前比較有名的“桃花源”有如下這些地方。